来源:艺非凡(ID:efifan)一座被遗弃20年的红砖房,火了!它破败不堪,到处堆满了垃圾,因为年久失修,房顶都没了,由于无人看管,窗户都被人偷走了……房屋原始面貌不仅如此,房子的地理位置还特别偏僻,远离镇中心,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一望无际的乡间田地之间。但就是这样的一座房子,最近却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有时候甚至还需要排队才能进入……这个房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参观呢?原因就在于一个97年的大三学生,在这里搞了一件事:艺术创作!让这个破败的红砖房,成为了村里的一个网红景点。进行艺术改造的这个人叫做徐九龙,在吉林大学读大三,专业是环境设计。由于疫情他在家里上网课,当他百无聊赖地在乡下散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处被遗弃的红砖房,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利用我学到的设计知识,把这个红砖房,变成一个艺术空间?说干就干,他立马开始联系这间房子的主人。房屋主人的姐姐(现在的房屋主人)但是遗憾的是,这是一座已经废弃了二十多年的房子,房子的主人早就去了北京打工,把这个房子送给姐姐使用了。房主姐姐听了他的想法直摇头:“房子已经塌了没人管了,没必要折腾。”屋主姐姐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么破败的房子,万一在改造的过程中塌了砸到人,对谁都不好。但是徐九龙并不肯放弃,他来到屋主姐姐家里,帮助她打消顾虑,最终经过多次劝说,才终于拿到了改造权。房屋主人遗留的物品拿到改造权之后,徐九龙要做的就是清理房子。他在对房子进行清理时,发现了很多二十多年前,它的主人留下的物品:几只破坏的高跟鞋、一双泡沫拖鞋,一顶黑色糟破的鸭舌帽、一副坏的门帘、镜子的碎片、一串生满铁锈的钥匙……“当看到这些我脑海里就联想出,当年那对夫妻在这里的生活情景。我想重新给这个家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就叫做《回来》。”清理之后的房屋清理之后,徐九龙就开始着手创作,炎炎日光之下,他顶着烈日在现场画设计创作草图,汗水都湿透了后背。在现场画创作草图画了好几版草图后,他确定了自己创意:外墙采用涂鸦,天花板做成一个顶棚,用树枝做窗户, 用泥巴来修饰墙壁。先做 步,涂鸦。量了墙体的尺寸,绘制了设计草图之后,徐九龙从网上购买了大量的颜料,然后就搬着一个小板凳,开始在墙上涂鸦。由于红砖墙壁表面凹凸不平,颜料上色会很不连贯和均匀,这时候徐九龙会很有耐心地进行叠涂,结果就是颜料很快就用光了,他只好骑车再去镇子上买。这不算什么,关键是他创作的时候,附近种地的叔叔阿姨,常常会好奇地盯着他看,“一到中午他们就会给我打招呼,问我吃了没,要不要去他们家去吃,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第二步是做窗户和顶棚,到了这里,徐九龙犯了难。“主要是不知道用什么材料,玻璃窗会被人偷走。”徐九龙想了好久都没确定材料,直到有一天他去便利店,买水喝看到有人在收废品。他才恍然大悟:废品再利用,不仅环保,也和这次改造的主题相契合。确定了材料之后,徐九龙就开始推着车,在小镇上寻找废品,经过几天的收集,他找到了一些稻草、泥巴、树枝、砖头、塑料瓶子、旧报纸等等……收集的主要创作材料树枝可以用来做窗户,用鸟巢式的方法搭建,有一种苏州园林的既视感,而且充满了原生态的美感。用树枝做的后窗用稻草绳和饮料瓶,可以搭建顶棚,同样大小的饮料瓶,用稻草绳捆绑起来,然后用格子排列的方式,固定在房顶上,晴天的时候,会有一种光线错落的美丽。用稻草绳,饮料瓶搭织的顶棚第三步,是给火炕这间房栽种一棵小树,给这个破败的房子,留下一颗茁壮成长的生命。考虑到这棵小树,有一天它会长出房屋,长到天空里,所以,徐九龙给火炕这间屋子的顶棚,留有一个天窗,是给小树生长的空间,也是给这个“家”的希望,留个通向天空的窗口。稻草搭织的屋棚第四步是做泥巴墙,“在二十年前这个房屋,还有看守庄稼地的作用,为此我用它所看守的庄稼地里的泥土,和在这片地里收割的稻草秸秆和在一起,在房屋里做了一面泥巴墙。”这面泥巴墙上,徐九龙做了许多只眼睛、耳朵、嘴巴、手,纪念这个房屋,曾经为这片庄稼地的守护。泥巴墙第四步是做废旧报纸墙。“以前用报纸贴墙在农村很实用,贴满旧报纸的墙壁,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记忆,随着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那个用报纸糊墙的年代,似乎早已成为过去。”糊报纸墙别看简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徐九龙用面粉做浆糊,认认真真糊了好久,才把两面墙糊地干净整洁。报纸墙第五步做回忆走廊。“这个房子存在了至少三十年了,藏着很多故事,也见证着周围村庄的改变,我就想在这里做一个回忆走廊,写上伤感的语句、五颜六色的手印、甚至把自己写的诗也写在了墙上……”徐九龙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情感留在了这座房子里,以后无论去了哪里,写在墙上的诗歌永存。回忆走廊第六步,自由的楼梯。因为没有天花板,这栋房子的楼梯是通往天空的,通往天空,意味着通往自由。他在这里搭建了,一个旋转向上的楼梯,并借用这个楼梯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我想能有一个通往天空,自由的楼梯第七步,做装饰画。徐九龙用从废品收购站拾来的一小堆电线皮,稻草和石膏等材料作画,用几块纳税牌做画框,做了五张混合材料的装饰画。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徐九龙还为这个“家”作一幅纪念画——《这个世界会好的》他用石膏打底,粘了一只蓝色口罩,寓意是:困难只是暂时的,这个世界会好的。在这幅画的旁边,徐九龙贴了两个信封,并放了几封信,他用这种方式传达这个家对主人的牵挂。《这个世界会好的》做完这七步,房子就基本改造完了,七步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没有房顶,刮风下雨天屋子里和露天一样,根本无法进行创作,雨水和大风,还会对墙上的绘画和创作、做的稻草顶棚造成破坏。大雨天不仅不能创作,还要冒雨寻找塑料布,把做的泥巴墙蒙上,好几次徐九龙正在创作中,就突然下起雨,为了保护那面泥巴墙,只好把自己淋得像只落汤鸡。没有不停的雨,天一定会晴。虽然磨难很多,但是当太阳照亮塑料瓶,在地面上投射出美丽的光影的时候,徐九龙就觉得,自己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前前后后忙碌了差不多两周,这栋房屋改造终于完成。因为大部分材料采用的是回收的垃圾,成本算下来大约块钱。块钱,就让一个破败的房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完成之后,很多村民慕名前来参观,大家都听说,有一个小伙子,把废弃的屋子做成了“艺术品”。最喜欢这座屋子的是村里的小孩子,缠着爷爷奶奶,非要给拍个照片才罢休。平时不爱拍照的老人,觉得徐九龙做的东西很有趣,甚至主动提出来,让徐九龙帮忙拍个照片,传到自己的家族群里。在这些参观的客人中,有一个人很特别,她就是屋主的姐姐。一到门口,她就认出了弟妹的几双鞋子,她感慨万千,一个人坐在炕头沉思了起来,静静地看着窗外。徐九龙看着她坐在炕头的背影,也很感慨:这是时隔二十年的一次见面,虽然只是短暂重聚,但红砖房因此有了一次短暂的“生命”。如今,这座房子已经成为了,这个村庄的网红景点,每天都会有附近的小孩和老人,来这里逛逛,坐着谈天说地。附近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伯伯,也会在夏日炎炎的时候,坐进来享受片刻的阴凉和宁静。遇到徐九龙的时候,他们就伸出大拇指,对这个男孩说:小伙子很棒,干的不错!这让徐九龙的心里感觉暖暖的。谈到改造房子的初心,他说:“乡村是美丽的,当我发现这处坍塌破败的房屋时,我感到乡村似乎正在消失,就像这处坍塌的房屋正在失去生命。我想用艺术的方式,来挽救这个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用艺术改变乡村,让远方成为家乡,这是徐九龙的“野心”。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改造,但是对于这个村子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来说,就已经有了近距离接触艺术的机会。他们的生活因为艺术的点缀,而变得更加多彩。对于徐九龙来说,这就是他做这个艺术创作行为, 的意义。更多暖心美文点击下方卡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jj/1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