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之后,柴静在做什么?
今天发布的聚焦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视频《穹顶之下》让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作为一位一岁孩子的母亲,作为调查者而不是调查记者,一年来柴静一直在苦苦追寻三个问题的答案: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
为了完成这个调查,一年来,柴静奔波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小伙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花的是她自己的钱,她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庄永志评价说,“她综合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以强大的逻辑力量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
调查初衷: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
谈及初衷,柴静说促使她展开调查的原因是,女儿没出世便查出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辞职照顾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
“听到她(女儿)心跳的一瞬间,对她没有别的期望,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而在做麻醉手术之前,医生曾对柴静说要做好心理准备,称这么小年纪做全身麻醉有可能就醒不过来了。
“在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天污染的北京,她每天起来 件事就是看手机中的PM2.5的数值,然后安排一天的生活。“我用胶带把家里所有的门缝都粘上,带女儿出去打疫苗,连她对我笑一下都会害怕。”
但终究有一天她要走出去,柴静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于是,她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调查。
雾霾三问: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柴静在一年里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
经过一年的调查,柴静发现了什么?让我们看看柴静自己是怎么说的。
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所以这次我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份,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性质、危害、构成。
通过科学家向我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可以回答“雾霾从哪儿来”。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我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我们怎么办”是有路可寻的。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污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发生过严重“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洛杉矶,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低了75%。就象解振华主任所说,人类的教训和经验放在那里,证明污染可以解决,而且不必那么久,中国已经承诺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应,这个峰值的倒逼,意味着未来只能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未来的创造者是抓住先机的人。
实践: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作为一个有道义良心的 记者,一个有社会责任的母亲,柴静用自己的实践呼吁大家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uiniaoa.com/hgnj/3821.html